查看原文
其他

两度斩获《最强大脑》天梯榜第一!浙大这位少年太帅了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1-04-21





在今年《最强大脑》的舞台上

有一位浙大男生的表现分外抢眼

从儿时的兴趣到能力的提升

从节目粉丝到

在舞台上为母校争光的少年

这个男孩看似少言寡语

却默默拿下两次天梯榜第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班

机械工程1901班长

朱科祺

看看他在最强大脑上的精彩表现

以及他的少年长成故事




朱科祺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稳中求胜,为母校争光添彩

2021年1月,那个穿着白色连帽衫,看起来有些腼腆的男生代表浙江大学出战《最强大脑》,在已播出的四期中,强势斩获两次天梯榜第一。


这个名叫朱科祺的男孩,毕业于宁波中学,目前就读于浙大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机械工程专业。


《最强大脑》第一季播出时,他还在上初中,成了节目的小粉丝。


“每一季每一集都看,也会去尝试理解里面的题目。涉及到速算、记忆、魔方之类的题,没有积累很难做出来,但有些考验观察力和空间力的题目,感觉自己能尝试着去解。”因此,在浙大看到校内选拔,朱科祺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经过两次选拔,在第八季节目中,朱科祺成为了这一季唯一一位参加录制的浙大学生。



朱科祺在节目中首次出场


从第一期的第六十六名到第二期选择“抢六”,朱科祺的想法只有一个,“我不想输,我要为浙大争口气。”


因为第一个项目“玲珑拼图”成绩并不乐观,第二期“时间刺客”项目就成为他比赛的关键点。在备战间感觉和自己的特长比较契合,也在短时间内想到了一个感觉还不错的解题方法,他就毅然选择按下了“天梯风暴”按钮加入“抢六”,这代表着他如果取得前六的成绩,就能额外增加50%的分数,否则将扣掉“50%”。“有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他说,“知道规则的瞬间肯定是紧张的,但并没有影响我的决策,按下按钮之后,就完全聚精会神在项目本身上了,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啦。”



凭借着强大的观察力和空间力,他不仅在第二期勇夺第一,在第四期攻守战时,也以3:0的压倒性优势取胜,重回天梯榜第一。“我没有认为自己是黑马,可能更像一个“偏科型”选手。”朱科祺说,这是天赋使然,作为浙江考生,技术选考里的三视图对他而言就是小菜一碟,“感觉特别简单”。


虽然话不多,但他偶尔的一句话总能“圈粉”无数,点燃浙大人对学校深深的自豪感。“第一轮比赛结束,不敢说自己是浙大的,直到达到了总榜第一位,我觉得圆了为浙大争光的小梦想。



一次次答题正确,一次次于稳中求胜,两次登上天榜第一,他收获了来自选手的赞美:“浙大竺可桢学院,不是盖的”,成功让浙江大学在《最强大脑》舞台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恰同学少年,他努力为浙大争光的样子,是青春耀眼的模样。


学无止境,以兴趣指引前程

小时候,朱科祺是益智玩具的忠实爱好者。喜欢坐在地板上玩积木、拼接金字塔,时间总是一晃而过,而他依然沉浸在拼搭的世界里。朱科祺对魔方也是情有独钟,各式各样、奇形怪状,他总是想去尝试一番,起初速度不快,后来越练越顺手。这对年幼的他来说,不仅仅是玩具,更是知识启蒙的助手——打开了他对新事物好奇与兴趣的大门。


小学时,朱科祺加入了射箭队,连续四年不懈怠的训练使他保持了很好的视力,同时,也锻炼了他强大的观察能力。他不曾想过,这样的观察能力会在日后使他完成从节目粉丝到“榜一少年”的转变。


浙大是朱科祺实现梦想的田园,来到这里,充满朝气的他更加有了一股向前冲的动力,在学业上乘风破浪。


朱科祺参加了考拉工作室,这个工作室让低年级的本科生自己动手,体验从机械设计到成型的整个过程。从图纸设计到激光切割再到3D打印,他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能教会我们的是道理,而真正掌握知识则要靠亲身的实践。朱科祺正是一位懂得将书本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拘泥于讲道说理的学生。


朱科祺和考拉工作室实习小组合照


在浙大,朱科祺还遇到了让他难忘的三位老师和他们教学的三门课程:程锦老师的工程图学,方明虎老师的普通物理学Ⅱ以及王永老师的理论力学。无论是优雅耐心的程老师、激情澎湃的方老师还是能从力学中看破万物、具有哲学味道的王老师,都给朱科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提到三位老师,朱科祺说:“每次踏入他们的课堂感觉都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衣冠,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敢坐下听课,着实感觉每一堂课都是享受。”这些老师,都是朱科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使其受益良多。


理论力学王永老师的课堂


浙大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专业的导师们给予了朱科祺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激发了他对学习的无限热忱。


严于律己,用多元谱写人生

疫情期间,朱科祺在家上网课学习,他的母亲同时也在考建造证。母亲考建造证时的勤耕不辍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灵,十六本笔记本记满了沉甸甸的知识,也在他的心中记下了母亲的闪光点,慢慢地,将其内化。


健身,是朱科祺的代名词之一。在学校,朱科祺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室友一起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小伙伴们一起加油鼓劲,一起努力。走过学校长廊或是学园的健身房,都有可能发现他的身影。寒暑假,朱科祺也没有懈怠,在家附近的健身房办了健身卡。“每当我感觉我并没有每天完成计划而自责的时候,健身上的坚持总是我最后的底牌,让我感觉自己还是有一份韧性在的。”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夜坚持,而这颗坚毅之心正是他的母亲传递给他的宝贵财富。



由于成绩优秀,朱科祺在大一时就通过选拔顺利进入竺可桢学院。回忆起备战选拔的过程,朱科祺至今仍特别感谢在当时为他指点迷津的学姐“与其花费大量时间,效果还不好,不如在正确时间做正确的事。”学姐的话让当时那个每天熬夜写讲稿但却收获甚微的他,豁然开朗。


朱科祺创立了个人公众号,学期总结、日常分享都成为了他记录生活的新方式。在回家的高铁上,这个男孩看着窗外,敲着键盘,抓住内心可贵的平静与感动,用细腻的文笔记录下精彩的人生,他希望给予处于迷茫之中的人一些鼓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发亮的领域。


舞台对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学到了很多经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选手。“每个人身上都有专属的闪光点,我们都是最强大脑。”朱科祺笑着说。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彭静怡 | 傅航颖

部分内容源自《钱江晚报》

图片视频来自《最强大脑》节目 | 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赵茂廷 | 欧阳雨轩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1.失败150次后,你还会坚持吗?浙大老师用2篇《科学》回答2.浙江大学寒假留校师生服务礼包来了!3.他们,值得一个大写加粗的“赞”!4.“黑匣子”打开了!浙大成果再登国际顶级期刊《科学》
5.浙大学生集体在实验室做腊肠!老师:正好过年带回家6.重要!@浙大人,寒假返乡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点个赞和在看,和浙大一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